DB35∕T 2195-2024 地面气象观测场自动化设备布局规则(福建省)
ID: |
512F44BAA24C47B6B0FEA4F0DA8F7511 |
文件大小(MB): |
0.67 |
页数: |
13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07.060,CCS A 47 35,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2195—2024,地面气象观测场自动化设备布局规则,Layout rules of automatic equipment for ground observation meteorology,2024 - 07 - 03 发布2024 - 10 - 03 实施,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5/T 2195—2024,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观测场类别.1,5 场地环境要求 2,6 设备布局要求 3,附录A(规范性) 观测场设备布局..5,参考文献 10,DB35/T 2195—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气象标准委员会(SAFJ/TC 17)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福建省华云气象服务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于子敏、尤竞飞、伍翥嵘、林伟刚、李睿、常奋华、陈斌源、陈赛、丘祖京、,陈璐艳、王帅,DB35/T 2195—2024,1,地面气象观测场自动化设备布局规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面气象观测场的类别、环境条件要求和设备布局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面气象观测场自动化设备布局,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1162—2014 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 31221—2014 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规范地面气象观测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地面气象观测场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field,观测场,用于安置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和设施进行气象观测的专用场地,[来源:GB 31221—2014,2.7],自动气象站automatic meteorological station,一种能自动地观测、存储和传输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来源:GB/T 35221—2017,3.3],4 观测场类别,根据观测任务级别,将观测场划分为:,a) 大型观测场:包含Ⅰ型、Ⅱ型和Ⅲ型;,b) 小型观测场:包含Ⅰ型、Ⅱ型和Ⅲ型;,c) 特定观测场,不同类别观测场规格、观测要素及应用场景见表1,DB35/T 2195—2024,2,表1 观测场规格、观测要素及应用场景,序号分类规格观测要素应用场景,1 大型观测场Ⅰ型25 m(东西)×25 m(南北),包含但不限于: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气压、能见度、降水,现象、日照、草温、浅层地温、深,层地温、蒸发、称重降水、酸雨、,天气现象智能观测仪、雷电、辐射,(仅适用于II型),国家基准气象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气象观测站,2 大型观测场Ⅱ型25 m(东西)×35 m(南北) 安装辐射的国家基准气象站,3 大型观测场Ⅲ型16 m(东西)×20 m(南北),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气象观,测站,4 小型观测场Ⅰ型10 m(东西)×10 m(南北),包含但不限于: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气压、能见度、天气,现象、浅层地温,国家气象观测站、区域自动气,象站,5 小型观测场Ⅱ型4 m(东西)×8 m(南北),包含但不限于: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雨量、气压,区域自动气象站,6 小型观测场Ⅲ型4 m(东西)×6 m(南北) 包含但不限于:温度、湿度、雨量区域自动气象站,7 特定观测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高山、海岛、交通、浮标、石,油平台、潮位、船舶、灯塔等,5 场地环境要求,周边环境,观测场周边环境应符合GB 31221—2014第3章的要求,内部环境,5.2.1 方位,观测场方位宜正南正北。若条件受限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位,5.2.2 下垫面,观测场下垫面应保持平整且均匀草层(不长草的观测场例外),草高不应超过20 cm。观测场内不,应种植作物,5.2.3 围栏,观测场围栏应符合以下要求:,a) 观测场四周宜设置围栏,宜采用不锈钢、塑钢及木质材料,不应采用强反光材料;,b) 围栏门宜位于观测场北侧,围栏高度不高于1.2 m;,c) 未设置围栏的,观测场四周应设置明显固定标志物,以示边界,5.2.4 标识,观测场标识应符合以下要求:,a) 观测场宜设置观测站点标识牌,安装在围栏门的两侧位置。标识牌应显示站点名称、站点类,型、站点地址、经纬度(精确到秒)、海拔高度(精确到米)等信息;,DB35/T 2195—2024,3,b) 安装铁塔的站点应增加安全警示标识;,c) 观测场宜在正中央设置中心标志,特殊或保密站点除外。标志应包含南北标志、经纬度(精,确到秒)和海拔高度(精确到米)等信息,5.2.5 道路,观测场内宜铺设0.3 m~0.5 m宽的小路,要求平直、结实、美观、耐用,不应影响观测,便于维护,5.2.6 线缆铺设,观测场内线缆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a) 观测场内道路下方宜修建电缆沟或埋设电缆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b) 电缆沟(管)宜分开铺设信号线和电源线,5.2.7 防雷,观测场所防雷应符合GB/T 31162—2014中第6章、第7章和第8章的规定,6 设备布局要求,6.1 总体要求,6.1.1 观测场设备布局应遵循互不干扰原……
……